拜托!当了妈,就收起你的玻璃心吧

本文已影响2.93W人 

都说,自从有了孩子,我们就有了最大的软肋。女人原本就是感性的,一朝当了妈,心更是变得极其敏感,生怕孩子受到什么伤害和委屈。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些妈妈却揣起一颗易碎的玻璃心待人接物,仿佛这个世界到处对自家孩子充满了恶意。

都说,自从有了孩子,我们就有了最大的软肋。女人原本就是感性的,一朝当了妈,心更是变得极其敏感,生怕孩子受到什么伤害和委屈。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些妈妈却揣起一颗易碎的玻璃心待人接物,仿佛这个世界到处对自家孩子充满了恶意。

前几天,我女儿班里有个孩子小A,

回家告诉妈妈,说同学小Z打他了。

没想到当妈的立刻就义愤填膺地找到园长!她指责老师监管不力,指责幼儿园不该接收小Z这样“没教养”的孩子,指责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有问题。

她要求园长给她和儿子一个合理的答复,不然就要让小A退园!园长调出监控录像才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就是两个孩子趁老师扭头准备教具的时候,坐在椅子上嬉笑着互相踢了几下而已。

当然,这个答复并不能令小A妈妈满意。她不顾园长的百般挽留,真的给孩子退了园,当场扭头就走!

拜托!当了妈,就收起你的玻璃心吧

那天是5月31号,原本第二天小A将作为一个舞蹈节目的领舞登上“六一”文艺表演的舞台。一个很好的节目就这么泡了汤,参加节目的另外九个孩子和九对家长都很失望。我觉得特别可惜的是小A,原本可能只是想回家告诉妈妈幼儿园发生的事,结果闹得要转学不说,这个六一也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其实小孩子调皮,互相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根本用不着上升到“没教养”“退园”这样的高度。不是吗?

玻璃心太重的妈妈,归根结底是有严重的育儿焦虑。换个角度看,玻璃心是不自信、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既不相信自己能把孩子养好,也不相信孩子会成长的很好。

她的焦虑和不自信一定还表现在别的地方,比如过多干涉孩子,不敢放手让老公或者老人带孩子等等。

不可否认,周遭存在很多“危险因子”。妈妈适当的“玻璃心”,能更好地保护幼小的孩子,并督促自己不断反省有没有尽到一个母亲应尽的教养责任。

但凡事都是过犹不及,对于孩子来说,来自母亲的过分担忧和敏感很多时候是害而不是爱。就拿小A妈妈来说,她的本意是要保护孩子。

可这样的极端处理方式,对于孩子来说难道不同样是一种伤害吗?让人担忧的是,我们身边的“玻璃心”妈妈不在少数。

我有一个瘦瘦高高的女邻居,每次见她都是一幅风风火火的女汉子模样。但当女汉子生了孩子,便立马变了个模样:捡落叶?太脏了,不许捡!玩沙子?弄进眼睛怎么办?不许玩!

哭闹不想上幼儿园?不去就不去吧,妈妈陪你在家玩……

正是因为她有一颗“怕这怕那”的玻璃心,女儿快五岁了,还不会自己上厕所,见了同龄人总是怯怯的,不敢主动上前交流,

就连幼儿园生活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般断断续续,而且老师说话声音稍微大点,都会把她吓哭。

妈妈耗尽力量,想人为地给孩子设置一个“保护罩”,可惜这个保护罩是玻璃的,遇到一丁点小考验就会碎一地。如果妈妈总是这样被自己的玻璃心所驱使,而不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不听听孩子的心声,长此以往,亲子情感能良性沟通吗?

孩子的身心能健康成长吗?要知道,孩子被妈妈的“玻璃罩子”保护起来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试错、受挫的机会。于是,他很可能变得更加敏感、害怕出错,更缺乏失败后卷土重来的勇气。

孩子小的时候,

让他适当地吃点亏、受点委屈真没什么坏处。

相反,这是孩子成长的垫脚石,是他一生的财富。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竞争,就连生命本身的诞生都是一场一比几亿的较量。

大到择偶、找工作,小到孩子间抢玩具或者一次月考,有赢必有输。谁能保证可以给自己的孩子一个一帆风顺的人生?

既然不能保证,作为母亲的我们就该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困难。“温室里的花朵”本身再怎么风姿绰约、满腔芬芳,面对可能一波三折的人生,终究缺少跌倒再爬起来的勇气!

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知道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受委屈、经历挫折,那滋味真的很不好受。但是请记住,凡事不会因为某人有一个玻璃心的妈妈

就为他大开绿灯。

拜托!当了妈,就收起你的玻璃心吧 第2张

与其将来让社会拍给孩子一个“重创”,不如让他从小学习正确面对一个个小挫折,一步步锻炼出“抗击打能力”。孩子要玩沙子,先不要制止,提前告知他:“注意不要把沙子弄进眼睛里哦!

不然眼睛会受伤。”孩子摔了跤大哭,先不要着急责备他“跑得太快”,告诉他:“摔倒了没关系,吹吹就不疼了。以后走路要记得看路。”孩子随口说了一句“不想去幼儿园”,或许只是因为闹起床气,先不要着急妥协或者打压,告诉他:“你是不是特别舍不得爸爸妈妈、舍不得家?

爸爸妈妈也舍不得你呀!不过,下午放了学我们就会再见面的!”孩子被小伙伴打了几下,先不要责怪他“太怂”,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委屈,不过你刚才大声地说不许打人时特别勇敢,你做得很棒!”

孩子跟班上的异性同学走得很近,先不要断定他早恋了,告诉他:“努力让自己更优秀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赞赏与青睐。”……

作为母亲,我们不能人为地阻止孩子成长,更不能替他成长,包办一切。我们能做的,便是站在孩子背后默默注视着他,

在他经历了挫折与失败时,给他抚慰和鼓励,告诉他:“我相信你有能力再去试一次。”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