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中国首席药师冀连梅:安全用药,再小心都不为过

本文已影响2.47W人 

4月27日晚,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执业药师冀连梅携新书《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图解母婴版)》举办了二胎时代母婴用药·万人线上分享会暨新书首发式活动,此次活动联合了20余家健康、母婴类媒体平台,微信在线人数突破十万人,场面火爆,宝妈宝爸们收获良多。但还是有很多家长错

药师:用药安全的把关人

作为专业的药师到底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呢?其实药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的作用体现在我是用药安全的把关人。具体体现在我要审核医生的处方。如果医生的处方给我之后,我通过审核发现这个处方的诊断和他选择的用药是不相符的,这时我就会和医生去商量如何修改这个处方。有时我还要检查医生处方开出的不同药物之间有没有相互作用?医生选的药物剂型和剂量对不对?所有的这些内容,我们称之为“四查十对”,通过这样严谨的检查,发现错误后我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拦截住有问题的医生处方。

第二个方面:通过审核,医生开具的处方清晰无误,那么接下来,药房就要按照处方给患者准备药物。准备好药物之后,药师要负责向患者交代所有药物的具体的用法、用量,指导患者去合理地使用药物。包括药物应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应该一天吃几次?药物吃的时候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以及吃药的时候,患者需要注意什么样的不良反应。甚至包括一旦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应该怎么做?


2011年11月,我的一个患者,早晨在医院药房取了两种药物。这两种药物外形长得比较相像,我们叫形似药物。患者将药物拿回家之后,把两种药物弄混了,导致出现了用药错误,被送进了急诊室。这种情况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用药错误,幸亏经过及时的抢救,患者没有大碍,很快就恢复健康出院了。处理完这个病例之后,我就在想,作为一名药师,我有责任、有义务把这种容易出现的、共性的错误科普给大家,让更多的人了解正确用药的常识。


买药时避免踩到的雷区

第一个雷区是:同一种药物成分,在市场上是有不同规格的,也就是说,它有不同的浓度,不同含量的区别。比如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泰诺林,泰诺林儿童使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我们看到两个包装瓶看上去好像只是大小不同。实际上它们的浓度也是不同的,小瓶含的有效成分是100毫克/毫升有效药量,大瓶含的有效成分是32毫克/毫升有效药量。二者在剂量上相差3倍,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有家长搞混二者而导致孩子用错药。每年,我们医院急诊室都可以收到几例因为剂量弄混而用错药的病例,而且这也不是我们医院急诊室独有的,全国各地各个医院,都会出现这样的病例,国外也会出现。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这一药品是强生公司在全球范围生产的,全球生产的两个规格都是一样的,在发现家长经常会用错之后,FDA通过发布法规要求美国的强生药厂在美国市场上不能生产两种规格,只能生产一种规格,将它统一为32毫克/毫升有效药量的药品。这样做,相当于在源头上拦截了用药错误的可能,避免了这一用药错误再发生。但目前在我国,还是能买到不同规格的这种药品,所以提醒家长们去买药时,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避免这一用药误区。
[纯干货]中国首席药师冀连梅:安全用药,再小心都不为过



第二个雷区是:市场上有很多药物的包装相似,尤其是同一个药厂生产的不同药物,包装常常非常相近,这就是大家要注意的第二个雷区。这种情况我们怎么保护自己和家人呢?就是家中备药的小药箱里,尽量不要备同一家药厂生产的不同药物,尽量将厂家岔开。上面的图片就是我在药房找到的相似药物大集合,我把它们一对对拍出来,提醒医院的药师去长按到这些长得非常相像的药物,要大家去熟悉他们,以免给患者发错药。

最后一个雷区是:除了浓度不同的同种药物、包装相似的不同药物容易弄错外,还有一些药名比较相似的药物也容易混淆!在上海的一个很著名的三甲医院,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严重的用药错误,阿糖腺苷和阿糖胞苷的混淆。当时医生想给儿童开阿糖腺苷,结果错开成了抗癌药阿糖胞苷,结果是导致9名儿童都错误注射了抗癌药。这家医院也是比较负责任的,发现错误之后马上登报、通过电视广播等途径去寻找这9名儿童。万幸的是,最后孩子都找到了,经过检查,发现孩子身体暂时没有什么大的妨碍,但是还需要长期监测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日常我们用的很多药物,药名都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比如说阿司匹林和阿莫西林就很容易弄混。大家一定要小心用药,不要南辕北辙。

因为用药使用上有如此多的雷区,所以今天要和大家再三强调,去买药或者去取药时,一定要更用心、更仔细、更认真去核对,如果有人和你一起去取药,就要两个人去双重核对。在用药这件事情上,我们再怎样小心,都不为过。


儿童感冒,安全用药
我首先要提醒大家,2岁以下的儿童是不推荐使用感冒止咳药物的,这条规定在国外已经早就开始实施了,比如美国在2007年就已经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在我们国家还没有此类规定出台。因为感冒止咳药通常是复方制剂,比如说美扑伪麻或者小儿氨酚黄那敏,这一类药物很多是成分复杂的复方感冒药。它们之所以在国外不被推荐用于儿童,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我们认为感冒实际上是可以自愈的疾病。也就是常说的,不用药七天好,用药一周好,其实用药与不用药的效果基本是一样的。
第二,这些复方制剂感冒药,并没有在儿童身上使用效果的临床实验数据,大多是按照成人的数据推算出来的。而事实上,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的各项重要器官,比如肝脏、肾脏、血脑屏障等都没有发育成熟,不能够单纯通过成人的剂量来推算儿童的剂量。
第三,这些感冒药都是复方成分,其成分复杂,很容易出现和单方药物或者其他复方药物重复使用的情况,容易导致某些药物成分过量而产生中毒。美国的用药不良反应数据库里就曾收集到相关的病例。
有些妈妈们常问到的药物比如艾畅、惠菲宁,都属于复方感冒止咳药,也是以前国外要求2岁以下禁止使用的药物。现在甚至已经把年龄提高到了4岁,4岁以下都不建议使用。


精彩问答集锦
问题1:宝宝纯母乳喂养,现在三个月。我产后荨麻疹反复发作一个月,之前看
冀老师的书说可以用氯雷他定,医生给我开了扑尔敏,每晚一粒,服药后10小时喂奶,连服五天后仍然没有效果,请问还有别的药可以用吗?
冀连梅: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过敏原有食物、药物、吸入物(如花粉)、接触物(如刺激性洗护用品)等,产后由于体质虚弱,免疫力低,加之情绪波动大,很容易患上荨麻疹。
治疗之前应先查找过敏原并避免接触,否则容易反复发作。治疗上可以选用第二代抗过敏药氯雷他定或者西替利嗪,国外的临床研究还没发现对哺乳期宝宝的严重副作用,是国外首选的哺乳期抗过敏药,而且西替利嗪6个月以上的宝宝也可以对症使用,所以你可以试试西替利嗪。
止痒也可以外用哺乳期安全的炉甘石洗剂。护理上注意不要抓挠、不要热敷。饮食上注意清淡、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过敏原的排出。作息上尽量保证充足睡眠,同时调试好产后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问题2:宝宝16个月,感冒咳嗽,经过大夫检查嗓子红,社区大夫建议吃消炎药,请问阿奇霉素和头孢,妈妈该如何用药,另外药店有售一种屁屁退热栓,那种药安全吗?
冀连梅:嗓子红表明有感染,但感染可能是病毒入侵引起的,也可能是细菌入侵引起的。如果是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所谓的“消炎药”)阿奇霉素和头孢不对症;如果是细菌引起的,则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属于处方药,需要医生根据查体、临床经验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等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妈妈们不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自己不能决定是否要用抗生素,妈妈们能做的事是为宝宝找一个靠谱的医生看病。退热屁屁栓临床常用的是“对乙酰氨基酚栓”,如果你在药店买的是这种,儿童使用是安全的。

问题3:10个月宝宝还有湿疹,四肢比较多,该如何家庭用药,激素药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冀连梅:湿疹是一种遗传过敏性疾病,具体的病因还没研究清楚。婴儿期发病的也叫“特应性皮炎”,经常反复发作,因此治疗起来比较棘手,家长们要做好和湿疹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值得期待的是,一半以上的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自愈。
湿疹患儿的皮肤往往比较干燥和瘙痒,抓挠后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皮肤一破,外界的过敏原如花粉、动物皮屑、尘螨等更易进入体内而使湿疹加重。因此,勤涂多涂低敏保湿润肤霜重建皮肤的屏障功能非常重要。做好保湿是控制湿疹反复发作的基础,做好保湿事半功倍。
外用的激素类药物不能治愈湿疹,但可以控制湿疹的反复发作直至自愈。激素类药物的种类和规格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有很多,建议在皮肤科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具体的注意事项和使用细节也可以参考我的新书《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图解母婴版),书里有专门的一个章节讲湿疹的治疗和护理。

问题4:哺乳期妈妈感冒发烧应该用什么药比较安全呢?
冀连梅:感冒90%以上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在人体内有自然的清除期,人体的免疫系统大概会需要3-5天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把病毒从体内清除掉。在抗体产生的过程中,人体会上调体温对抗病毒,因此发烧是人体正常的防御反应。
你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多喝水多休息就行了,这是普通感冒的基本处理策略,这也是主流医学通常不建议普通感冒病人吃药的原因。如果体温38℃以上难受得厉害,想使用退烧药让自己舒服一些的话,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这两种药。它们是使用最广泛的、最安全的退烧药,哺乳期使用安全。

问题5:孕期哺乳期补钙用什么样的比较好?
冀连梅:对于孕期出现的缺钙,首选的补充方式应该是从饮食中补充,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鱼类以及水果等。当饮食中不能摄取足够的钙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剂,最经济实惠的碳酸钙就可以,但推荐购买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的药品,通常国药准字的药品质量比国食健字的保健品质量更稳定,药品主管部门对药品批准文号钙剂的监管也更严格。

问题6:宝宝20个月,有惊厥史,如果再次发烧,多少度需要吃药?还是一发现发烧就要吃退烧药?平时需注意什么?
冀连梅:“热性惊厥”过去在医学上把它叫做“高热惊厥”,后来发现体温不一定达到高热才惊厥,低热也可能发作惊厥,在体温超过38°时更容易发生,常常发生在发烧的第一天,在体温骤然上升或者骤然回落的过程中更易发生,因此建议一发现体温大于38°就要吃退烧药。
目前认为热性惊厥发作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随着宝宝逐渐长大,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后就不会再发作热性惊厥。
其二,遗传的原因。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有热性惊厥史的幼儿更容易发生热性惊厥。平时没有特殊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反复发作或者每次发作时间大于5分钟,需要看医生排除其他疾病。

问题7:16个月宝宝贫血吃右旋糖酐铁口服液就会大便干燥!应该怎么补血?
冀连梅:补充铁剂导致便秘的原因可能是饮食中的某些物质和铁在肠道中形成了不被吸收的沉淀物,影响了铁的吸收,同时导致大便硬结。可以尝试辅食中多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红薯、土豆等薯类,南瓜、竹笋、空心菜等蔬菜,木耳等菌类,海带等藻类,以及苹果、梨、李子等新鲜水果。
也可以考虑将铁剂调整成少量多次服用,如果以前是一天一次服用,可以把一天的剂量平分成三份,然后一天三次服用。

问题8:宝宝15个月,请问补钙食疗和药疗发生冲突吗?
冀连梅: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钙的参考摄入量表,15个月宝宝每日膳食钙的参考摄入剂量是600毫克。如果宝宝能从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以及水果里摄入到每日所需,则不需要药补,如果食疗摄入不足,则需要药疗补足不够的部分。

问题9:吃哪些药会影响怀孕?对于一些需要长期用药的疾病,如果想怀孕,哪些需要停药,哪些需要换药?需要间隔多少时间?
冀连梅:目前临床有证据证明会对胎儿产生致畸作用的药物并不多,它们是利巴韦林、维A酸类和异维A酸类、己烯雌酚、氨甲碟呤等抗癌药、沙利度胺、风疹疫苗、四环素、华法林。对于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需要知道具体病情具体药物进行具体分析,建议这样的患者准备怀孕前提前去看优生优育的专家门诊。

问题10:有过敏性鼻炎,不是很严重,是否需要服用抗过敏类药物?对孩子生长发育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冀连梅: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大约每十个国人中就有一两个人患病。发达国家的患病率要高于我国,城市中的患病率要高于农村,儿童的患病率要高于成人。过敏性鼻炎是过敏体质的个体接触过敏原后导致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产生的鼻黏膜非感染性过敏性炎症。
因为是非感染性的,所以抗生素治疗无效,因为是炎症性疾病,所以主要治疗药物是抗炎的鼻腔喷雾用糖皮质激素。鼻腔用激素所含的激素量很少,而且是作用在鼻腔局部,在耳鼻喉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不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如果鼻炎不是很严重,可以试试只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清洗鼻腔,如不能完全缓解,再加用鼻腔用激素喷雾剂。不是很严重的,通常不需要口服抗过敏药。

问题11:我现在孕晚期,前两天好像被老鼠溜进家里咬到手指头了,去打了狂犬疫苗,还有两针没打完,不打怕影响胎儿,打了也担心疫苗影响到胎儿,求药师给予解答,感谢!
冀连梅:一旦感染狂犬病,发病后无药可治,死亡率是100%,因为有致死的风险,狂犬疫苗没有禁忌症,孕期也建议接种。从疫苗安全的角度来说,狂犬疫苗属于死疫苗,产生副作用的几率比较小,影响到胎儿的可能性也很小,不用太担心。由于疫苗需要冷链运输和管理,建议到大一些的正规疫苗接种点去打以规避疫苗失效的风险。

问题12:宝宝三周岁,咳嗽了就要打点滴,以前也给她自己抗两天可病情加重了,所以现在一咳就用药挂水,我知道这样不对但又没办法,很是头疼,求助冀连梅药师,这种情况,我们平时应该怎么护理,咳嗽时又该如何控制?
冀连梅:咳嗽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很多原因可引发咳嗽,治疗也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有时咳嗽是原发的,有时是继发的。原发的咳嗽意味着一些因素刺激了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例如:强烈的刺激气味、过敏原、寒冷的空气等。咳嗽多为突然发生的阵阵干咳。

而继发的咳嗽多发生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之后,是由于病毒或细菌等因素刺激呼吸道黏膜,使之产生炎性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存留于呼吸道内,并刺激呼吸道黏膜,产生咳嗽。原发的咳嗽通过平时护理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寒冷空气等预防,继发的咳嗽平时护理注意勤洗手、饮食卫生、与生病的人隔离以及多运动提高免疫力等预防。

咳嗽的控制需要针对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举例来说,如果咳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咳嗽是过敏引起的,可能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有气管痉挛症状的可能需要支气管扩张剂雾化,炎症重的可能需要激素雾化等。需要多说一句的是,打点滴挂水只是最后选择,如果宝宝可以口服药物,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应和医生商量,首选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