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超市“偷”东西,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点赞?

本文已影响5.25K人 

最近脸书(Facebook)上有则小视频很火,也被转到了微博上,是一个外国爸爸自拍的一段“教育”孩子的视频:视频中的孩子3、4岁,手拿巧克力开心的走出超市,爸爸问他付款没,孩子说没,“这只是个玩笑”,爸爸说,“不好玩”,要求孩子送回去。

最近脸书(Facebook)上有则小视频很火,也被转到了微博上,是一个外国爸爸自拍的一段“教育”孩子的视频:视频中的孩子3、4岁,手拿巧克力开心的走出超市,爸爸问他付款没,孩子说没,“这只是个玩笑”,爸爸说,“不好玩”,要求孩子送回去,孩子听话转身,奔着货架跑,但爸爸要求他必须和超市工作人员道歉,承认这是“偷”,而且是不对的,孩子面对超市人员和爸爸拍摄的镜头,羞愧的捂住了脸……

短短一分钟,我的心情,从期待看到一个智慧处理的爸爸,到跟随这个孩子低垂遮蔽的脸而难过:那不是面对错误才有的,而是自尊心被最亲近的人伤害的痛苦!

孩子超市“偷”东西,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点赞?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你不教训孩子,总有一天社会会替你教训他!”有人说,这个爸爸既没发火又没打孩子,只是教孩子承担错误,有什么问题?这可能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在@英国报姐 转发附带“爸爸的做法好赞”观点的微博下,评论区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偶尔几条反驳的,也被群起攻之“圣母婊”。

孩子超市“偷”东西,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点赞? 第2张

网络是何等暴力,顶着被骂“圣母”的压力,就算被围攻,我也想大声地说:我不赞成这个爸爸的做法!

孩子超市“偷”东西,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点赞? 第3张

就事论事,我不喜欢一刀切,所以要先声明大原则:孩子犯了错,是要学习承担责任和修复错误,这个爸爸多数沟通时用的“我们”(we)而不是“你”(you),且语气坚定平和。

以上,我是认可的。

我不认可的是:

1、孩子真的是“偷”吗?

这么小的孩子,知道“偷”是什么吗?还是他只是贪吃?觉得好玩?不知道必须要付款才可以拥有?

如果真的是想要天下人不知,孩子就不会直接拿在手上被爸爸看到,可惜他究竟怎么想的,爸爸没有停下来或是蹲下来、给任何机会去倾听孩子的解释,即便孩子说,“我只是觉得好玩”,爸爸无论身高还是姿态,都是高高在上,冷冰的给孩子扣了一个帽子:你是一个小偷。

“偷”——学名“盗窃”,是多么严重负面的字眼,哪怕是用“拿”这类中性词,也比粗暴的给孩子贴了标签、着急判定要好。这并不等于要姑息错误的行为,但“偷”针对的并不只是行为,而是上升到对人格的侮辱和否定了。

孩子超市“偷”东西,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点赞? 第4张

2、尊重孩子了吗?为什么要强迫他道歉?

当这位爸爸笃定地说孩子“偷东西不对”,并要求孩子承担时,孩子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他奔向货架的时候,爸爸没有解释归还的流程和原因,而是直接给孩子下了指令:你,必须,立即、马上、现在,向超市阿姨道歉!当孩子说害怕,爸爸选择了无视,“你害怕?我不在乎!”(I don't care!)

我不否认物归原主并道歉是一套完整的程序,但也要看情形和孩子当下的状态,即便是过错方,也有被尊重的权利。我质疑的是强迫,这其实是一种包装着“承担责任”外衣的惩罚,它一门心思强调“我要给孩子教训”,震慑住他,但并不关注长期效果,更谈不上真正的解决问题。

那些默默叫好的人,请问孩子知道事情原委了吗?做好准备道歉了吗?他的惊恐感受你有注意到吗?为什么我们总是倾向“让孩子感觉更糟才会让他得到教训”,而不明白“只有当孩子感觉好时,他才能做的更好”。一个处在惊恐、害怕状态下的孩子,也许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但那只是因为他害怕回到被惩罚的感受,而不是真的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不对。

孩子超市“偷”东西,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点赞? 第5张

3、为什么要拍摄视频?

这位爸爸一再强势要求孩子道歉,全程拍摄视频,还主动放上网,让我很是费解:有“证据”记录这件事,比孩子的感受更重要?将孩子不愿意面对的“羞耻”,大方放上网,还标榜自己是为人父母的榜样,很光荣吗?

对不起,这不是榜样,不是分享,是把孩子当成了炫耀自己育儿有方的道具,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拍摄和公开传播,是对孩子的侵犯。他再小,也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的感受应该被尊重。

孩子超市“偷”东西,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点赞? 第6张

这个视频真的没有暴力打骂的言语,但冷暴力的伤害、无视孩子的感受,伤害的级别并不会减少几分,且长期负面影响更大。

我们都难避免孩子出现类似的状况,如果仅仅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强迫孩子道歉,他会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长大后要么容易羞愧胆怯,在意他人的评判;要么索性“破罐破摔”,我就是捣乱犯错怎么着?因为我是坏孩子!

这位爸爸在微博上的分享很中肯:

孩子超市“偷”东西,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点赞? 第7张

如果我们要预防类似的事情发生,可以提前说明原则,如果拿东西的行为已经发生,也不要轻易做裁判,而是循序渐进:

1、蹲下来倾听,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感受和想法。

2、与孩子共情:“哦,你很想吃巧克力。”欲望人人都有,它本身没有错,是实现的方式出了问题,不要着急纠正,先和孩子建立连接。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语气和善、但坚定的表达立场:“我有些生气,因为没有付款拿东西是不对的。”

4、关注解决方案而不是“给教训”,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自己找答案: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5、如果孩子选择放回货架,可以继续问,“还有吗?要不要和超市阿姨道歉呢?”也许孩子自己想得到,无论他选择什么,陪伴孩子完成,并对他的承担及时鼓励。

6、拥抱孩子表达你的爱、重申观点并为孩子赋予责任:“没有付款就拿东西是不对的,但我很欣赏你承认错误的勇气,妈妈爱你,我相信以后你再想要东西时,一定会先和大人沟通的。 ”

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曾经说过:孩子天生尽其所能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错误本身并不可怕,是学习和成长的好机会,但错误的另一端,应该是支持、手把手的训练、感情连接与爱。千万不要去过度解读、粗暴惩罚,不要逼着孩子从此气馁,离我们越来越远。

但愿1分钟视频以外,那位爸爸能放下手中的设备,抱抱惊恐的孩子,和他说,“我知道你很难过,事情做错了,我们需要去改正,但你仍然是个好孩子,我相信你,也会一直爱你。”

孩子超市“偷”东西,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被点赞? 第8张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